3 发现熊猫-《大地的阶梯》


    第(2/3)页

    露丝和她的探险队员抵达卧龙及其周围地区。她的手下有一位美籍中国人,洋名叫做昆丁。露丝在她的一本叫做《淑女与熊猫》的书中,记录了捕获第一头野生大熊猫时的情形:

    “昆丁突然停住脚步……他专注聆听了一阵,就快步往前冲,我简直跟不上。透过拂动的潮湿树枝,我隐约看见他接近一株枯死的大树。……枯树里传来婴儿的哭声。

    我一定有短暂的失神,因为等我清醒过来,昆丁已经伸出双臂,向我走来。他手掌中捧着一头正在挣扎的熊猫宝宝。

    我不由自主的伸手接过这个小东西。手中毛茸茸的触感,使片刻前的梦想成为真实。”

    据说,露丝带着她珍贵的猎物出境的时候,遭到了海关的阻挠,但她最终以一张“小狗一只,价值二十元”的证明书,带着熊猫离开了上海。

    露丝为这只熊猫取了一个很中国化很淑女的名字:书琳。

    书琳被带到纽约动物学会,但动物园拒绝出钱购买。因为主管官员认为熊猫天生的弓形腿与内翻的脚趾,是佝偻病所致。

    于是,第一头漂洋过海的熊猫书琳辗转到芝加哥动物园。1938年4月,这头熊猫死于肺炎。

    曾任纽约动物学会会长的悌梵,详细记述了一位名叫史密斯的动物商人于1941年到中国,带回两头熊猫的故事:

    “他对当地老百姓大做广告,用很大的招牌公布给当地猎户的悬赏金额。他在所经之处,都设立资讯中心。他还津贴猎户首领,由他们再付钱给农人、采草药的人、烧炭人,以及所有其他有必要深入山林的人。”

    据有关资料统计,从1936年到1946年,一共有14只熊猫被外国人用各种手段带往国外动物园。

    从此,全世界都知道了中国的熊猫,而且世界最有权威的野生动物保护组织世界自然基金会还把熊猫做为自己的标志。

    而在今天,即或是在有保护区庇护的山野之中,熊猫的命运仍然岌岌可危。

    人们贩卖熊猫皮,因为这意味着数量巨大的金钱。特别对于深山当中那些仍然身处贫困的农民来说,这个数字是究其一生的劳作都难以想象的。
    第(2/3)页